[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8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28
  

  • 全选
    |
    本期文章
  • 冯绍雷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3-1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精彩纷呈的“多重性”的表现,乃是2013年俄罗斯内政、社会、经济与外交各个领域的难得业绩记录。尽管面临诸多尖锐挑战,普京仍执著引领俄罗斯政治走向开放,与前一阶段“有弹性的威权政治阶段”相比,政治格局显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俄罗斯社会在大力反腐的同时,坚决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力保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势成鲜明对照,俄外交表现出强劲的活力与光彩。俄罗斯全力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方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概念,成为今后的中俄关系长远部署中有待互相深化理解、共同努力营建的合作新空间。
  • 张昕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12-3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自2003年以来,“能源帝国”、“能源超级大国”和“能源外交”这三个互为一体的命题,成为刻画俄罗斯能源地位和能源政策的流行关键词。可以从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行为和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企业行为两个层面出发,从概念和实证两个角度,揭示上述命题中概念和假定的局限性。“能源帝国”和“能源超级大国”的命题都忽略了俄罗斯在控制国际能源市场方面的重大局限。而实证证据初步显示,“能源外交”的命题也仅得到部分的支持。尤其是能源企业作为能源外交的执行者,与俄罗斯国家之间存在着多重利益冲突。而俄不同能源产业之间、俄能源部门对外投资的地域分布,也都存在明显差别。跨国比较的结果也显示,俄罗斯国家能源企业和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相比,其海外扩张有效性仅属于中游。这些证据都对俄“能源外交”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 I?欧拉兰德?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32-5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5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将参与鄂霍次克海域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而同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退出了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合作的巴伦支海的天然气及凝析气开发项目。这种舍近求远的看似矛盾的选择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作为受到挪威、俄罗斯国家控股的两大石油公司,他们在市场上的战略选择本身就是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的此次合作项目,可以清晰地展示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全球油气行业和在挪威与俄罗斯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展现出全球化对于该地区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昆都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51-6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关于新丝绸之路的讨论日益升温,涉及各个方面,但主要的落实领域是交通运输,因为这是贸易与交往的重要基础,也是丝绸之路上的薄弱环节。复兴丝绸之路的连通,在相关国家内有着一定的政治意愿和考量,主要是为发展经济和贸易创造条件。印度与欧亚地区交通的联接,对于印度非常重要。印方为此提出了完善丝绸之路的建议和方案,并投入资金建设交通项目,以弥补自身与欧亚地区连通的不足。印度方面特别积极介入和推动的,是国际北南交通走廊项目。
  • 徐凤林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66-7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俄国在接受拜占庭东正教的同时,既接受和延续了东方基督教以“内在神化”为宗旨的灵修传统,也接受和发展了“外在圣化”的教会功能,这就造成了俄国东正教两种宗教范式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贯穿于全部俄国文化发展过程,而且对这一过程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现代俄罗斯精神文化出现了回归灵修传统的倾向。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批有影响的俄国哲学家转向神学主题。
  • 赵小华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79-11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圣徒崇拜是俄罗斯东正教信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崇拜已有的古代圣徒外,俄罗斯东正教会在基辅受洗后的整个发展历史中,都在不断地册封新的圣徒。整体来看,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封圣史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基辅罗斯受洗到1547年马卡里宗教会议前。由于罗斯国家处于分封割据的状态,教会所册封的圣徒主要为地方圣徒。第二阶段为1547和1549年马卡里宗教会议召开期间。马卡里会议册封了大量的全教会圣徒,并对教会封圣的具体程序,以及纪念圣徒的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第三阶段是1549年马卡里宗教会议之后到1721年主教公会成立。该阶段中,俄罗斯东正教会册封活动成果丰厚,并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特点。第四阶段为主教公会时期,即1721年至1917年。国家对教会的压制使得俄罗斯东正教会封圣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减弱,所册封圣徒的数量也随之急剧减少。只是在尼古拉二世统治时期,教会的册封积极性才逐渐恢复。第五阶段是从1917到1987年的苏联时期。苏联成立初期,封圣活动一度停止。后随着政教关系的缓和,俄罗斯东正教会开始通过各种隐蔽的方式来进行册封;第六阶段为封圣史发展的当代阶段,从1988年罗斯受洗1000周年至今。这一时期,教会主要是进行20世纪“俄罗斯新殉难者和忏悔者”的册封。其中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 B?谢尔比年科,郭小丽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111-12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哲学思想随着民族意识的高涨而勃发,俄国思想镜像中的中国形象普遍是落后而又停滞的。霍米亚科夫首次深入到中国文化精神内部,在《塞米拉米达》中指出,中国属于综合性文化,它把人类世界的库希特原则和伊朗原则的成分融合于自身,具有某种通用性,这是中国稳定性和有能力对抗外部作用的原因。索洛维约夫在《中国与欧洲》中分析了《孟子》、《道德经》等中国经典,认为儒家尊古,道家无为,二者都拒绝创造,两种力量交互形成了中国保守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以父权制为根基的等级制度通过礼仪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这是国家稳定的根基。这种以父权制为基础的保守主义,是一种与欧洲的“进步”相对立的“秩序”。
  • 安启念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130-14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学术成果数量惊人,但在社会上却受到冷落甚至批评。原因是哲学家把自己封闭在书房之中,没有关注俄罗斯社会与苏联解体和全球化相关的各种现实问题。苏联/俄罗斯哲学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叶利钦的全盘西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改革的失败,走西方国家道路的不成功,极大地打击了俄罗斯哲学家的理论自信。俄罗斯哲学界至今没有从苏联解体引发的精神地震中清醒过来,找到自己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哲学家必须勇于面对自己在苏联时期的历史,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从苏联解体至今,锲而不舍地反思马克思主义并且成果累累的奥伊泽尔曼院士是俄罗斯哲学家的榜样。而延续至今的全球性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俄罗斯哲学的希望所在。
  • 洪亮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147-16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魏玛共和政体(1918-1933)虽短寿,但其思想界的活跃程度却非同寻常,在这个精神探索与意识形态冒进并存的动荡时段中,“德国道路”及其特殊性借时势之力一跃而成为左右知识界的核心问题,因为其不仅关涉国家的公共政治,也触及德国国民被一战所损伤的自尊。在此意义上,对德国“特质”的追究已不再是澄明辨究的“学术”(Wissenschaft),而是生死攸关的“斗争”(Kampf),这种强烈的实践导向引发了魏玛共和国时期大量看似激进、实则保守的民族主义暗流。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的塑造一方面离不开对英法的妖魔化,另一方面则又有赖于将其“理想的自我”抬高为“神话”,并以此来区分敌友。神秘的俄罗斯正是在此意义上成为德国“神话”的注脚,并得到魏玛共和国知识精英的热烈追捧。1906至1919年,由凡登布鲁克策划的德译《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问世,将德国的俄国热推至新的高潮,在德国知识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异军突起,被视为道破现代及其局限的先知。对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而言,这个接受史案例提供了管窥现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思想切片。
  • 于滨
    俄罗斯研究. 2013, 184(6): 167-19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冷战时期西方的苏联研究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对于西方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苏联学与政治学理论之间构成了双向互动、多元协同的复杂共生关系。但由于西方苏联学所运用的真正的“内核”理论实际上只有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极权主义模式,因此,在冷战时期苏联信息资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西方苏联学为了丰富自身内容,提高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只能积极借鉴和吸纳苏联学之外的多学科理论,不断扩大自己的“外延”。这倒使得苏联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最初的极端性理论,形成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然而,这种理论先行研究方法,在很多时候会显得削足适履,而造成西方苏联学学者在面对不断变化的苏联现实时生搬硬套既有理论的负面效果。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