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7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23
  

  • 全选
    |
    本期文章
  • 冯绍雷
    俄罗斯研究. 2011, 171(5): 3-13.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 盛世良, 左凤荣, 余伟民
    俄罗斯研究. 2011, 171(5): 14-2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 Е?普里马科夫
    俄罗斯研究. 2011, 171(5): 25-3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1991年3月17日全苏公投仍有高达76%民众支持保留共同国家。但不到9个月之后,别洛韦日森林声明即宣布苏联终止存在。假如在公投举行以后,不是采取建立主权国家联盟的方针,而是循序渐进地建立一个“软”联邦,一开始仅限于建议签订建立共同经济空间的协议,分离主义者的目的就不会达到。“8•19”事件更多是起了雷管的作用。先前的发展方式挖了苏联的墙角。导致苏联垮台的深层次经济原因体现在行政管理体系的结构性危机上。而由国家结构中长期缺乏联邦制引发的中央与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的危机,是苏联解体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保留苏共作为确保苏联统一的机制,其必要条件是党本身的民主化。制约苏共民主化的主要力量是党的机关,它实际上处于选举出来的党的机构之上。在帮助苏联走出经济困境方面,西方甚至“连手指头都没有动一下”。而困难至极的经济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苏联的解体。
  • C.卡拉—穆尔扎
    俄罗斯研究. 2011, 171(5): 40-5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苏联解体的轻率和突然令人震惊,但官方的苏联历史是神化的。并非国有制过度这种所谓的恶疾导致了苏维埃体制的崩溃。苏联经济落后及其被军备竞赛所耗尽只是意识形态的神话。石油价格波动同样未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相当长时期内的危机,不是从苏联延续下来,而是在拆解苏联时形成的。只有极少数公民有意识地否定苏维埃制度的主要基础。厘清苏联解体的原因,需要我们应打破教条和陈词滥调以及意识形态语言的藩篱。应区分苏维埃构想和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苏维埃制度。苏维埃构想并没有消灭自己,也没有退化或自我毁灭,而只是在成长中出现了疾病,其一系列制度无法适应苏联社会和苏联人发展的新形势。苏联体系的主要特点,或者说斯大林主义,是在1905-1917年革命、内战、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30年代的集体化和工业化、卫国战争期间形成的。当时的环境导致苏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选择的范围很小,只能基于现实的威胁、资源潜力和历史上造就的具有惯性的文化环境。二战结束后,苏联的领导层未能妥善解决摆脱“斯大林主义”,摆脱动员发展状态这样的复杂问题,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并由于冷战而深化其严重性。苏联既是被冷战的对手所扼杀,更死于自己的双手。苏联合法性的危机酝酿了30年才成熟。苏维埃制度早期的合法性源自对群众对社会苦难的记忆。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至20世纪60-70年代,苏联社会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但城市化给对苏维埃的不满制造了客观的前提条件。一种隐性的危险日益增大,即以前的苏维埃制度的思想基础迅速急剧地衰弱乃至消失。苏联短期内有两代感觉自己毫无生活保障的年轻人被改革、公开性、集会以及文化多元论弄得神魂颠倒。精英阶层的反苏部分的行动利用了这种世界观危机并使之加剧。而新一代领导人既无法迅速揭示也无法预防社会上已经出现的矛盾,而且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成熟的问题。党的高层与苏联社会现实的脱离令人震惊,他们自以为掌控着国内进程,但实际上底层的干部掌握着形势。这使得戈尔巴乔夫日益激进的改革导致雪崩式的后果。从这一意义上讲,苏联的解体是文明和世界观危机的结果。其实质在于,苏联社会与国家没能胜任在代际更替的过程中更新社会制度合法性手段的任务;无法保障文化历史类型嬗变的延续性,这种递嬗发生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并和整个社会走出20世纪20至50年代的动员型发展状态的危机相吻合。
  • Д?谢泽
    俄罗斯研究. 2011, 171(5): 59-8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于1985-1990年间,进行了苏共领导层干部的选拔和任命方面的改革。通过研究苏联以及地区(以俄联邦7个主体为例)领导层,旨在回答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学问题。戈尔巴乔夫用哪些方法形成了党内的职位等级制度?其“精英工程”的意义何在?其干部政策的动员和革新意向之间有何种相互关系?戈尔巴乔夫的干部政策实为“干部的迭次更换”和党内选举的一种结合。这两种实施干部政策的制度使得苏共急速瓦解,是苏联行政管理去党化的第一次浪潮。
  • 徐坡岭, 韩爽
    俄罗斯研究. 2011, 171(5): 90-10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转型的方式和路径受制于转型的约束条件。其中,政治转型与经济转型的相互制约关系尤为复杂。在复杂的约束条件下,转型的政策空间是受限的。转型目标、转型的策略选择与次序安排相互制约,共同规定了转型的基本方向和演进轨迹。
  • 庞大鹏
    俄罗斯研究. 2011, 171(5): 105-11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俄罗斯的复兴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成就,还在于国民心态的进步。开放的、国际化的、健康的国民心态,有利于俄罗斯更好地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俄罗斯现代化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国民心态的现代化。俄罗斯的国民心态必须要拥有广泛而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这样的国民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 郑润宇
    俄罗斯研究. 2011, 171(5): 118-13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后苏联空间”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整合分散的“后苏联空间”,最大程度地推动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次区域一体化,是俄罗斯多年来一贯推行的方针政策。在“后苏联空间”中,哈萨克斯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俄哈关系构成俄罗斯重塑“后苏联空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俄罗斯追求在世界上“最大行动自由”与哈萨克斯坦确保自身“自主性”的互动过程中,俄哈之间构建出特有的安全模式。通过对俄哈之间存在的三种复杂安全模式进行全面的梳理,同时以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安全模式为参照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以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俄哈两国的战略关系,并有助于评估俄哈安全合作的现状及前景,以及这种安全模式对整个欧亚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