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6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23
  

  • 全选
    |
    本期文章
  • И.孔达科夫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3-1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 何芳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11-2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俄罗斯千余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段西学史。而其每次西学都大体经历“学习模仿—民族自觉—超越—对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的民族自觉意识不断要求历史哲学对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形成的亲缘关系作出反思,要求在相似之中明确差异,以确立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研究俄罗斯西学的过程,剖析俄罗斯东西方问题的实质,不仅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且有助于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 爱.萨.库尔平—古拜杜林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25-4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生命中的七代更替与自然界生命的变化相吻合。将俄罗斯的历史从蒙古入侵开始按七代周期划分,结果反映的是一个自组织系统的演进过程。这同时表明,与正统基督教传统融合的东方遗产,对俄罗斯而言才更具决定性。俄罗斯大规模基督教化的进程正是发生在14-15世纪蒙古鞑靼统治时期,因此,东方对俄罗斯历史节律产生过有利的影响。更关键的是,伊凡三世将“权力—财产”原则引入了俄罗斯的生活实践。从此,权力(占有)等同于财产,而财产变成了权力(占有)功能;所有者没有任何特权和保障,也不受法律的保护。在某些历史阶段,俄民众相信权力—财产是社会的自然状态,而另一些阶段则怀疑其自然性。这两种情形的高潮期都非常准确地“切入”从蒙古入侵算起的七代更替周期率中。后苏联时代的事实表明,正在发生的不是权力—财产系统的原则性突变,而是内部调整,目的是使监管机构现代化并以此使该系统得到加强。这种趋势得到民众的支持,而权力和财产分离的西方模式则被俄民众无意识地否定。
  • 杨明天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43-5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霍米亚科夫提出“聚和性”学说,把东正教理想化,东正教是他极力肯定的一面。霍米亚科夫一直把理想的东正教和现实的天主教、新教进行对比。他在西方信仰中看到的,差不多都是缺点;而在东方的俄国的信仰中,几乎没有看到任何缺陷。西方信仰是他极力否定的一面。霍米亚科夫期待,东正教通过俄国,可以导致所有文化体系的改革。这是他的使命论。在俄罗斯哲学中,霍米亚科夫最早把西方基督教和整个唯理论体系等同起来。他试图从教会思想引伸出哲学和所有文化的基础,但他偏离了教会。霍米亚科夫的思想模式有助于我们认识俄罗斯的心智特点。
  • 马克.巴莘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58-7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俄罗斯归属于欧洲还是亚洲的问题,传统上公认的解说有: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俄罗斯不同于亚洲;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国家。这些观点各有道理,但需细化。下面几个论题将有助于对俄罗斯属性的进一步认识:1)俄罗斯不仅是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一个欧洲帝国。2)激进的欧亚主义者不反对俄罗斯的欧洲性,但反对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帝国。3)欧亚主义者宣称俄罗斯—欧亚不是亚洲的一个部分。欧亚主义者将欧亚理解为与欧洲或者亚洲完全不同的文明。4)欧亚主义者重新将俄罗斯—欧亚视为一个潜在的殖民地,而俄罗斯的使命是反殖民的领导者。
  • 周力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71-83.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共同性、神本意识、好走极端、忍耐精神和全世界回应能力。它们已经成为俄罗斯人民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不仅是影响国家外交行为的因果性力量,还是支撑国家外交政策的社会性基础,更是建构国家外交策略的构成性要素。
  • 国春雷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84-9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基辅罗斯(882-1240)外交受空间因素和东正教影响,形成被动性、扩张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决定着基辅罗斯的外交宗旨。当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相对稳定,基辅罗斯外交旨在维护和平;反之,其外交宗旨或委曲求全,或以战争转化国内危机。基辅罗斯在各个方向的外交概况为:东方威胁、威胁南方、西方较量、善待北方。
  • 姚海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98-10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涅夫斯基对西方政策的重点是同瑞典人、日耳曼人、立陶宛人争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同时发展同西方的贸易和文化关系,并在这种交往中保持罗斯的独立性。他的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与鞑靼蒙古结盟,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在罗斯内部的权力地位,以及在同西方的争夺中稳定后方。涅夫斯基的外交是实用主义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核心利益而在东西方同时开展活跃的外交,甚至不惜让罗斯付出高昂的代价、承受巨大的牺牲。
  • 左凤荣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110-13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斯大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不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到帮助朝鲜进行战争准备。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明显希望中国参战,不断敦促中国出兵,其战略意图在于扩大苏联对远东的影响,加深中朝对苏联的依赖。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加强了中苏朝的结盟关系,也加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恶化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 郭洁
    俄罗斯研究. 2010, 164(4): 123-13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1956年秋匈牙利所发生的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危机,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写下了极其沉痛的一页。而两年后这场危机的主角、匈牙利政府总理纳吉惨遭处决,更为事件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本文主要依据大量前苏联、匈牙利以及其他相关东欧国家的档案,描述并分析“纳吉案件”源起、发展与演变的全过程,以期透过这一历史悬案为深入解读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相互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和历史视角。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