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0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2-28
  

  • 全选
    |
    本期文章
  • C?卡拉加诺夫
    俄罗斯研究. 2017, 208(6): 3-1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乌克兰危机促使各方积极寻求重建欧洲安全体系的出路。一个紧要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跨地区的、整个欧亚大陆的安全体系。第一步可以成立一个欧亚合作、发展与安全论坛。如果能在此安全论坛的基础上最终成立大欧亚共同体,那么目前的欧洲安全困境将会是另一个局面,将更容易解决,因为这将是一个更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合作平台。一个对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开放的大欧亚项目,符合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欧亚国家的利益。
  • 李太龙
    俄罗斯研究. 2017, 208(6): 15-3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带来了两方面挑战:一方面,这是冷战结束后对现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此次危机对国际关系理论也构成了新的挑战。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罗斯政策,特别是克里米亚入俄事件,引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大量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俄罗斯为什么会采取如此行动?目前学者对此问题提供了分别基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三种解释。前两种解释虽然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局限于表面上的利益——所谓“国家利益”或“掌权者的利益”,而忽略了塑造这些利益的具体内涵和更深层次的因素——认同。建构主义的解释虽然把认同介入到分析框架之中,但现有的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实际上,俄罗斯大国观念下的大国认同,是俄罗斯行为的最好注脚。
  • A?利布曼,A?奥贝坚科娃
    俄罗斯研究. 2017, 208(6): 40-5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苏联历史以何种方式影响着欧亚区域主义(Eurasian regionalism)?尽管很多文献已注意到“后苏联”区域主义概念本身,即已蕴含着历史在其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但关于“苏联”历史遗产具体影响的研究,尚散布于文献之中且少被关注。这种历史遗产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响着欧亚区域主义:一方面,它是区域组织(regional organizations)发展的隐性环境因素;另一方面,通过路径依赖的惯性作用,直接影响欧亚区域组织本身的演进。由于苏联遗产,欧亚区域主义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区域主义大相径庭。
  • 袁 勋
    俄罗斯研究. 2017, 208(6): 51-11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在列夫·古米廖夫的“民族过程”理论中,民族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其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就是“民族过程”。“民族过程”的内在动力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化学能量——“进取精神”。从“进取精神震荡”开始,完整的“民族过程”一般会经历上升时期、巅峰时期、裂变期、惯性发展时期、蒙昧时期和追忆时期六个阶段,大约持续1200-1500年左右。在古米廖夫看来,“罗斯民族体”的“民族过程”从公元1世纪斯拉夫人出现开始,到公元13-15世纪左右的基辅罗斯彻底解体结束;13世纪初,伴随着新一轮的“进取精神震荡”,“俄罗斯超级民族体”的“民族过程”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古氏认为,民族接触是“民族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推动力,“民族场”和“迎合性”是民族接触的基础;民族之间积极地接触模式会促进民族进程的顺利进行,反之,消极的接触模式会阻碍“民族过程”,使得民族抵抗力下降,甚至走向衰亡。在古米廖夫的理论中,13-15世纪罗斯与蒙古民族之间的接触,就是典型的积极接触模式,对俄罗斯超级民族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古米廖夫的理论阐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从自然科学角度对“进取精神”的论述,受到广泛的批评,因此其学说并非“自然科学理论”,只能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说。
  • 王 佳
    俄罗斯研究. 2017, 208(6): 113-13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代多民族和多族群国家中,族群意识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其对维护族群的自主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容易造成作为国家主体的民族和作为非主体民族的各个族群之间产生不同水平的认同,不利于塑造整体性的国家认同。族群意识若调控不当,不仅影响着一国内部民族和睦及社会稳定,往往也会成为制约该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受俄罗斯影响最早和最深的国家,其国内俄罗斯族人口的发展变迁史为独立初期俄罗斯族族群意识在哈萨克斯坦的兴盛提供了土壤。得益于哈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基本维持了和睦稳定的族际关系,在调控国内俄罗斯族族群意识方面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成为后苏联空间乃至世界范围内构建和睦族际关系的范例。基于哈萨克斯坦国内民族人口构成的现实状况,实现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将成为哈萨克斯坦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必由之路。
  • 曲昊月 肖金波
    俄罗斯研究. 2017, 208(6): 140-17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 邓沛勇
    俄罗斯研究. 2017, 208(6): 177-20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19世纪下半叶伊始,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化成就举世瞩目。与西方国家相比,俄国工业发展特征既有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工业发展特征如下:第一,工业发展具有典型的循环性和周期性特征,19世纪下半叶尤为突出;第二,工业对外资依赖程度高,外资掌控俄国工业的半壁江山;第三,俄国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工业部门集中于中部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南部工业区;第四,在工业分布失衡的过程中,俄国工业重心逐渐南移,以高加索和南俄地区最具代表性;第五,俄国大工业与手工业博弈颇具特殊性,手工业具有顽强生命力;第六,交通运输业是工业发展的推力,水路和铁路运输分别带动石油、煤炭和冶金等工业部门的崛起;第七,大型垄断集团形成,重工业尤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