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9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2-28
  

  • 全选
    |
    本期文章
  • 冯绍雷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3-1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俄罗斯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乌克兰危机以及西方的制裁,成了俄罗斯外部环境的主要背景;能源价格下跌、卢布危机则对俄罗斯的内部环境带来了相当影响。乌克兰危机是关键。这场危机所引发的,不仅仅是一场国家间、地区间的冲突,而且,也事关当今世界事务中一系列关键性问题的重新认知。其中所涉及的观念性问题,包括如何来重新看待诸如文明冲突、地缘政治、国内与国外事务中的合法性、区域进程与大国关系、和平时期的军事联盟、大国间的缓冲地区,乃至国际权力转移进程的长期态势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都足以搅动今后相当长时间的国际变局和各个层面的纷争。从危机过程的视角来看,乌克兰危机在国际关系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在于,从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一直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所发生的这一时段,事实上,意味着全球国际关系已经开始进入冷战后时期的“第二个阶段”。乌克兰事件,乃是伴随整个国际权力转移的关键时段、在关键的国际角色之间发生的一场关键性的危机。
  • 张华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19-3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北极日出号”案本质上涉及沿海国和船旗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问题。基于对国际仲裁庭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质疑,俄罗斯采取了“不应诉”的策略,但这并不妨碍ITLOS基于初步管辖权和案件紧急性而发布临时措施命令。在出现“不应诉”的情况下,国际司法机构并不排除“不应诉”一方的程序性权利,相反,司法推理显得更为谨慎,并尽量确保争端双方的平等。相形之下,中国在“南海仲裁案”采取“不应诉”的理由更为充分。根据“北极日出号”案的经验,中国在坚持“不应诉”的同时应尽量保持与国际仲裁庭的沟通,切实重视国际法在解决海洋权益争端中的作用。
  • 李若愚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36-6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随着17世纪末沙俄势力逐步向远东扩张,原本天各一方的日本和沙俄开始成为邻国,两国的领土纠纷也由此产生。在两国接触初期,相比于沙俄积极在远东开疆拓土,当时的日本则希望通过“锁国”来防止外来势力的威胁。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理念,造成了早期日俄关系中俄罗斯长期处于主动的局面。这种局面真正发生改变,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其外交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日本将长远目标瞄准了朝鲜乃至中国,所以急需建立稳定的日俄关系,《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正是这种外交理念的产物。然而日本在东亚的扩张也威胁到俄国的利益,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战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日俄间领土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两国就携手在远东拓展势力范围达成了默契。这种局面直到十月革命的爆发才被打破。随着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两国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富育红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66-8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接受阿富汗为观察员国,这既说明阿富汗问题在上合组织议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也表明了上合组织帮助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意愿。阿富汗问题的性质及其“溢出效应”对周边国家带来的影响,加上美军与北约军队2014年撤出阿富汗后给地区局势增添的变数,加强了上合组织进一步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必要性。而在介入阿富汗问题的方式上,上合组织需要克服组织内部存在的局限以及地区复杂的国际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地区国家间关系结构的优势,以“新安全观”为指导,加强上合组织的安全职能,并以加强阿富汗政府的治理能力为主要关注,确保阿富汗独立和中立的国家地位以及使各项支持与援助行动真正符合阿富汗人民的需要。
  • 任洁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87-11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中亚五国在改革与治理过程中具有较多相近的初始条件,但在同质性显著的背景下,各国发展却出现了异质性结果。哈萨克斯坦以其突出的经济和政治成就远远领先于他国。这难以直接用西方学者的公共管理改革理论来解释,需要提炼出一个哈萨克斯坦在同质性背景下有别于其他中亚国家的独特改革模型,并在其政府的改革轨迹及具体措施中考察其推动和限制变革的关键因素和力量。这大致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动态的制度背景、制度文化、领导能力和伦理等五个要素。在哈萨克斯坦政府改革与治理过程中,清晰的改革理念、对制度背景的准确把握,以及在制度文化塑造与领导力上的突出表现,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但伦理建设上的不足导致哈萨克斯坦政府改革问题重重。对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政策执行、政治民主化、腐败与政治认同等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显示,哈萨克斯坦政府改革与治理任重道远。
  • 梁强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111-13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1945年的里雅斯特危机,是国际关系史和二战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比研究多国解密档案,有助于认识苏联、英国、美国围绕里雅斯特问题的争夺及各自立场的转变,以及南斯拉夫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危机中,以英、美、意为一方,苏、南为另一方,形成了公开的政治和军事对抗。苏美最终联手化解危机,确保了反法西斯大同盟顺利延续到二战结束,也反映出两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共识。苏联在危机中的做法损害了南斯拉夫对苏联的信任,为后来苏南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
  • 郝亚堃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136-16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冷战背景下美国对苏联了解十分匮乏的现实,兰德公司根据美国政府需要,对苏联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内森•莱特斯的《政治局行动准则》报告最具代表性。该报告是兰德公司关于苏联政治情况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运用政治心理学的方式分析斯大林和列宁的经典著作,总结出苏联政治决策的行动准则。报告是美国苏联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契合了当时美国国内对苏强硬的主流政治需求,对美国海军、心理战略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兰德公司相关背景资料的搜集,美国政府和美国空军相关档案的研读,以及以《政治局行动准则》为重点的兰德公司研究报告的分析,同时辅以回忆文章、报刊杂志等资料,来探究兰德公司开展苏联研究的情况及其对美国官方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 徐小杰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162-18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下半年我国提出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下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不只是国内一些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战略,也不仅是我国对外合作的新倡议,而是未来我国全方位、多领域、跨区域的内外合作、协调发展和主动融合的战略举措,是内外战略相统一的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具有特定的地缘空间特征,认识其内在关联与互动关系,把握其在地缘政治经济、跨区域合作、合作秩序和和外部性等方面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进这一战略构想和对外倡议。其中,尊重主权国的权益,培育共同的合作利益和合作文化,是共建和共享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合作秩序的基础。这一战略构想的外部性较为复杂,未来发展有赖于积极的政策对话、共享的合作理念、良性互动的规模性经贸活动、共同投资与合作机制与惯例等“丝路文化”的支撑。同时,须有效管控有关国家和地区间的利益差异以及潜在冲突。
  • 解蕾,方小刚
    俄罗斯研究. 2014, 190(6): 181-196.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以哈萨克斯坦为主的中亚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合作伙伴区域之一。中哈能源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哈方能源领域内贸易投资的法律壁垒、关税同盟带来的法律冲突、中方在能源合作国际法框架内的法律短板,以及上合组织框架内的法律障碍等,使中哈能源合作中的不确定风险空前加大。中哈能源合作的最大问题还是法律冲突问题,欧亚经济联盟的关税同盟和上合组织的有关规范都不足以涵盖全部,中哈能源合作的深化有赖于克服双方的法律壁垒,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规划。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