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7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28
  

  • 全选
    |
    本期文章
  • 冯绍雷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3-9.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 T.科尔顿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10-5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 庞大鹏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53-83.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取向,概括了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民主化与国情的深刻辩证关系,并要求建立可以确保实现俄罗斯发展理念的机制。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与完善,是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的主要议程。当前,俄罗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强政治竞争性是新阶段的新特点,其实质是俄罗斯新权威主义政体的改革问题。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面临挑战,主要包括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前景、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协调、“统一俄罗斯”党的政党现代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民意政治的挑战、社会政策的实施,以及国际战略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俄罗斯究竟具有怎样的国家特性,如何看待俄罗斯的民主,如何看待发展道路的间断性,如何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这些都是研究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基础性问题。俄罗斯的国家身份认定从历史上就与帝国意识紧紧捆绑。这种自我意识在本质上缺乏对他者文化的尊重。这是当今俄罗斯如何融入世界的关键问题。精英阶层关于俄罗斯是“欧洲太平洋国家”的身份认定、新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与“欧亚联盟”战略互为影响,是俄罗斯发展前景中值得关注的趋势。
  • 侯铁建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84-10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包括两个内容:调整的历史和内在的逻辑。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继承性是分析问题的历史起点,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要遵循的理论逻辑。作为经济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保障,相对于技术工艺层面的创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更加重要,这不仅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同时提出了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市场强化型政府的要求,由此更推动了国家的全面现代化。
  • 大串敦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101-12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俄罗斯地方领导人的任命方式演变为统一俄罗斯党主导下的推荐制。于是,曾是地方政治核心人物的地方领导人职位,就被编入统一俄罗斯党主导下的猎取官职的一部分。作为协作型支配政党,统一俄罗斯党既想把地方精英拉拢进政党内部,又要他们恪守纪律,当然是困难重重。然而,支配政党能够抑制潜在反对派的观点,在俄罗斯得到了印证。支配政党主导下的独裁体制,也表现出优于其他独裁方式的强劲的可持续性。不过,协作型支配政党本质上是保守的,容易出现维持现状的倾向,结果造成统一俄罗斯党动员能力下滑的问题。2012年选举后的混乱、地方领导人公选制的再度复活备受诟病等现象,都可以在这一脉络中得到解释。
  • 官晓萌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122-142.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舞弊问题,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政治缺乏竞争的不满,是民众抗议的主要动因。对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地区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对于“政权党”存在一定的制度性扶持,这是政治竞争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普京在第二任期开始了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目标是加强政党,尤其是联邦型政党在地区政治中的作用,降低地区政治精英的影响,维护联邦的统一和稳定。改革后,一方面政党作用得到大幅提升,国家稳定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地区选举制度从客观上对于“政权党”更为有利。比例代表制在地区选举中的广泛使用,以及其所涉及的选举名单形式、选举保证金、选举签名、门槛线和席位分配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为政权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性保障。
  • S.赫德兰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143-165.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尽管面对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以及竞选舞弊的指责,普京还是获得了2012年总统大选的胜利,踏上了重返克里姆林宫之路。本轮大选表现出两个在俄罗斯历史上从未出现的特征:第一,因特网在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社交媒体在示威活动组织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第二,普京在竞选过程中做出了高额的社会支出承诺,代表着2000年以来的保守性财政政策的终结,但是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极易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过高的联邦预算支出将为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形势蒙上一层阴影。本轮竞选活动中发生的大规模群众示威活动表现了新兴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商业精英为代表的部分民众的不满,并且对执政者的不满敢于公开表达了,普京未来需要努力与社会达成新的“契约”。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可以保证普京实现其奢侈的开支承诺,但是油价不可能始终保持高位,收回增加退休金、提高教师和医生工资、军队重新装备等开支承诺,不仅会激起人民的反对更会引发利益集团强大的压力。如何保持预算平衡,促进俄罗斯经济稳定发展,普京将面临艰巨的考验。
  • 杨成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166-19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持续的演化。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梅普组合“双头政治”格局的结束以及始于2000年并可能持续至2024年的“长普京时代”新阶段的开始。以强国、威权为主要特征的“普京主义”或将继续左右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普京主义”不同于经典意义上的“全能主义”和“威权主义”,而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产物。普京通过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制度安排,克服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转型的“制度陷阱”,摆脱了国家治理危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期许,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了特殊的“普京多数”现象,构成了“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催生了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选民结构的代际变化,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勃兴,逐渐消解了“普京主义”的正当性。随着一个与“普京多数”针锋相对的“去普京多数”群体的崛起,普京政权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发展前景。
  • 王树春, 万青松
    俄罗斯研究. 2012, 174(2): 191-20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DF全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在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整体形势停滞不前和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总理普京于2011年10月3日撰文称,将在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主权和自愿的原则,与各成员国共同建立欧亚联盟,将其打造成世界格局中新的一极。欧亚联盟的建立,是原苏联地区重新一体化的客观需要。虽然目前建立欧亚联盟已具备了一些条件:俄经济崛起对独联体国家吸引力增强,以新欧亚主义思想为主的理论基础,普京以其魅力、魄力和能力建立起了广泛的社会与政治基础等。但该构想的实现也面临着不利因素的制约:独联体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立场尚未达成完全一致、部分国家态度摇摆不定,以及西方国家外部势力百般阻挠等。因此,欧亚联盟在2015年前最终建成的可能性较小。但从长远来看,不排除在2020年后世界将出现一个与中、美、欧四分天下的新力量中心——欧亚联盟。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