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0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28
  

  • 全选
    |
    本期文章
  • 于 滨
    俄罗斯研究. 2018, 209(1): 1-2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在十月革命过去百年之后,西方国家所主导的殖民体系早已瓦解,对于非西方世界的物质与科技优势也逐渐难以维持,此时回顾十月革命,对其历史意义的认知会变得更为清晰。列宁和布什尔维主义提出的关于民族自决与帝国主义的论述,将世界战争的根源直接指向西方所主导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主义发展到达顶峰的时刻,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有力地推动了国际体系的变革。在西方观念的建构过程中,种族主义构成了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内核,那些在西方国家内部倡导多元化的人并不愿看到真正多元化的世界。西方世界实际上在以唯我论的视角观察世界,不愿接受非基督教和非白人国家的崛起,如何维持文明的共存将成为新时代国际体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 杨成绪
    俄罗斯研究. 2018, 209(1): 22-44.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德国与俄罗斯两个地理上接近的欧洲大国,都曾处于欧洲重大事件的中心,都对欧洲大陆和世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二战后,虽然德俄在一些问题上始终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分歧,但德国历届政府总体上力求与俄罗斯和平共处,致力于构建务实友好的伙伴关系。乌克兰危机之后的德俄关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面临新的选择。
  • 张红
    俄罗斯研究. 2018, 209(1): 45-8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新世纪以来,法国对俄政策摇摆于大西洋主义和戴高乐主义之间,游走在价值观和利益之两端。2000年以来法国三任总统治下的对俄政策变迁,基本上沿袭的是传统的平衡战略,但逐渐由利益导向转变为价值观导向。法国的对俄政策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欧美俄大三角关系、欧盟北约双东扩、法国战略考量以及国内精英对俄罗斯、对法俄关系的认知等。当前,马克龙治下的法国以欧盟建设为核心依托,以多边主义为战略手段,在美俄中三国间奉行均衡原则,以实现其“法国梦”。
  • 丛晓男
    俄罗斯研究. 2018, 209(1): 82-111.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备受关注,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被认为是一种可能性较大的选项。通过构建全球多区域一般均衡模型对双边关税削减的不同组合开展情景分析,可知欧亚经济联盟关税壁垒的下降使中国受益明显,但欧亚经济联盟受益程度较为有限,仅能在中国积极减税而自身保守减税的情景下实现经济福利的小幅提升。欧亚经济联盟产业结构偏重资源产品和重工业,民生相关产业发展较滞后,居民消费大量依赖进口产品,这些结构性因素是导致其无法有效利用中国市场开放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推进的最大经济阻力。当前欧亚经济联盟将关税壁垒削减议题排除在双边FTA谈判之外的原因,也在于此。短期来看,欧亚经济联盟倾向于同具有传统友好关系的、中小型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避免对其经济系统产生较大扰动。
  • 刘文翠 刘遵乐
    俄罗斯研究. 2018, 209(1): 112-127.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外贸和引资环境,2017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开启了汇率市场化改革。此次改革的内容涉及外汇交易的全环节,其目的在于消除汇率双轨制和资本管制对于乌涉外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乌兹别克斯坦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形成外汇交易的市场属性和良性循环,体现出乌政府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新动向。由于改革进程仍在进行,成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 张广翔 周嘉滢
    俄罗斯研究. 2018, 209(1): 128-158.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西方学者有关19世纪俄国官僚史研究的兴衰,是冷战以来西方史学发展和美苏关系变化的缩影。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使西方学者对俄国当代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学者以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为依托,吸收了社会科学的研究理论和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构建出有关俄国政治史研究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揭示了19世纪俄国文官制度的内在演进趋势,肯定“开明官僚”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还对俄国官僚的派系斗争和政府部门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考察改革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苏联解体后,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面临挑战,“新政治史”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俄国史研究格局。
  • 张玉艳 杨恕
    俄罗斯研究. 2018, 209(1): 159-18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出现了以梅尔加尼、纳吉利和费兹汉尼等为代表的突厥语民族改革家,他们推动了俄国突厥穆斯林的民族自觉意识。在此背景下,迦斯普林斯基形成了自己对俄国突厥穆斯林社会的政治、宗教、民族、文化、教育等问题的新思想,并成为全俄突厥穆斯林运动的领导人。扎吉德运动和全俄穆斯林大会,是俄国突厥穆斯林运动的两个主要载体,但二者之间相对独立。1907年第一次俄国革命结束后,由于帝俄政府采取限制性政策,俄国突厥穆斯林运动走向终结。
  • 赵旭黎
    俄罗斯研究. 2018, 209(1): 181-200.
    摘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可视化   收藏
    村社具有千年历史,是俄国农民的基层自治组织。十月革命之后,村社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获得了复兴,牢牢控制了苏联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在夺取政权之初,布尔什维克为控制广大农村地区,曾试图建立并控制基层(村级和乡级)苏维埃,以取代村社,但未获成功。于是在1918年6月转而在农村建立贫农委员会,以期在农村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然而,在内战背景下,这场运动激起农民广泛反抗,以失败而告终。1919年初,布尔什维克被迫调整政策,解散贫农委员会,与村社秘密达成了妥协。这是村社在1920年代持续复兴,对基层农村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